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2831.“在后面,缠在灌木丛中”表示被属世知识缠住。这从“缠”和“灌木丛”或“杂乱的灌木丛”的含义清楚可知:“缠”在此是指被缠住;“灌木丛”或“杂乱的灌木丛”是指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如下文所解释的。属灵人之所以被关于信之真理的属世知识缠住,原因如下:属灵人不像属天人那样拥有对良善和真理的感知,取而代之的是良心;这良心是从信之良善和真理中形成的,自幼年起,他们就从父母和教师,后来又从他们生在其中的信之教义吸收这些良善和真理。那些没有对良善和真理的感知之人不得不靠知识或事实来确认、复核。每个人都对自己所学到的东西,以及信之良善和真理为自己形成某种概念,因为没有一个概念,任何东西都不会存在记忆中,只能存在一个空虚的器皿中。源于其它知识或认知,包括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的确认性细节就会涌入并填满对事物的概念。通过许多细节对这个概念本身的确认不仅该概念固定在记忆中,以便它可以从记忆中被召唤出来进入思维,还能使信被注入它。
现大体讨论一下感知,由于很少有人知道何为感知,所以有必要对感知下一个定义。既有对属天和属灵事物中的良善和真理的感知,也有对公共生活或文明生活中的公义和公平的感知,还有对私人生活或道德生活中的正直体面的感知。关于对属天和属灵事物中的良善和真理的感知,内层天使从主那里拥有这种感知,上古教会成员和处于对主之爱的属天人也拥有这种感知。这些人凭某种内在意识或内在的一瞥,立刻就知道一个事物是否良善、是否真实。主把这种知识灌输给他们,因为他们通过爱与主结合。然而,属灵人没有对属天和属灵事物中的良善和真理的这种感知,取而代之的是进行指示的良心。但如前所述,这良心是从父母和教师教导他们的良善和真理的知识或认知,后来又从他们自己对教义和圣言的研究中形成的。这些人把自己的信仰系于这些知识或认知,即便它们可能不完全是良善和真理。正因如此,人们能从任何不同教义中拥有良心;甚至连外邦人也从自己的宗教信仰中拥有某种与良心并无二致的东西。
属灵人没有对信之良善和真理的感知,却声称并相信他们所学习和理解的东西是真的,这一点从以下事实足以清楚看出来:每个人都声称自己的信条是真理,异端分子比其他人更是如此;他们不能看见真理本身,更不会承认它,即便有成千上万个论据支持它。让每个人都自我检查一下,看看自己能否从其它任何源头感知到某个事物是不是真的;当有最真实的东西向他清楚显明时,他是不是仍旧不承认它。例如,有人视信而非爱为拯救的根本途径。即便把主所说的关于爱和仁的一切话(参看2373节)都读给他听,即便他从圣言知道一切律法和先知都依赖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他仍会坚持信的观念,并声称唯信得救。而那些拥有属天和属灵感知的人则完全不同。
至于对公共生活或文明生活中的公义和公平的感知,那些在世上有理性的人便拥有这种感知,还拥有对私人生活或道德生活中的正直体面的感知。这两种感知将人与人区分开来,但这绝不意味着这种人拥有对信之良善和真理的感知,因为这种感知是更高,或更内在的,是从主经由理性的至内在部分流入的。
属灵人没有对信之良善和真理的感知的另一个原因是,良善和真理不是像在属天人里面那样被植入他们的意愿部分,而是被植入他们的理解力部分(参看863, 875, 927, 1023, 1043, 1044, 2256节)。这就是为何属灵人不能抵达属天人所住之光的第一个区域或第一个层级(2718节);相对于属天人,他们处于模糊之中(1043, 2708开头, 2715节)。由此可以推知,属灵人被关于信之真理的属世记忆知识或世俗知识缠住了。
至于“灌木丛”或“杂乱的灌木丛”在内义上表示属世的记忆知识或世俗知识,也就是诸如固定在外部记忆中的那类事实知识,这也可从圣言中的其它经文看出来。以西结书:
看哪,亚述曾是黎巴嫩的香柏树,枝条美丽,成荫之林,极其高大,粗树枝在缠绕的枝条之间。(以西结书31:3)
这论及埃及,也就是记忆知识或世俗知识(1164, 1165, 1186, 1462节);“亚述”表示理性(119, 1186节);在圣言中,这理性也是“香柏树”,以及“黎巴嫩”;“在缠绕的枝条之间”表示在记忆知识或事实当中,因为人类理性就建立在其记忆知识或事实的基础上。
同一先知书:
主耶和华如此说,因你高耸,他将他的枝子插在缠绕的粗枝中,他的心以其高大而被抬高,外邦人,就是列族中强暴的,要把他砍下丢弃。(以西结书31:10, 12)
这论及埃及;“将枝子插在缠绕的粗枝中”表示粘在记忆知识或事实中,并从它们的立场来关注属灵、属天和神性事物。同一先知书:
好使水旁所有的树木不因高大而自高,也不将枝条插在缠绕的粗枝中,并且所有得水滋润的都不得高大立于它们之上,因为他们都要被交与死亡,到世人中间的低地和下坑的人那里。(以西结书31:14)
这论及那些想通过基于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的推理进入信之秘密的人;这些人完全瞎了眼(参看215, 232, 233, 1072, 1911, 2196, 2203, 2568, 2588节)。基于记忆知识或事实的推理就是“将枝条插在缠绕的粗枝中”的含义。又:
她有强壮的幼苗,可作掌权者的杖,它的高大高举在缠绕的粗枝中。(以西结书19:11)
此处意思也一样。
同一先知书:
以色列被杀的人倒在他们偶像的中间,在他们祭坛的周围,就是在各青翠的树下和各缠绕的橡树下。(以西结书6:13)
这论及那些将信仰置于自己,因而置于他们从自己的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中孵化出来的观念之人为自己发明的敬拜;“缠绕的橡树”表示处于这种状态的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橡树”是指基于记忆知识或世俗事实的感知(参看1442, 1443, 2144节)。这种特征还出现在以西结书别的地方:
他们看见各高山、各缠绕的树,就在那里献祭。(以西结书20:28)
“缠绕的树”表示不是圣言,而是人自己的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所指示的事。敬拜在小树林中举行,其意义取决于这些树的性质(可参看2722节)。
以赛亚书:
因为邪恶像火焚烧,烧灭荆棘和蒺藜,点燃林中缠绕的粗枝(或灌木丛)。(以赛亚书9:18)
“荆棘和蒺藜”表示虚假和恶欲;“林中缠绕的粗枝(或灌木丛)”表示记忆知识或事实。同一先知书:
林中缠绕的粗枝或灌木丛,万军之耶和华要用铁器砍下,黎巴嫩必因大能者倒下。(以赛亚书10:34)
“林中缠绕的粗枝(或灌木丛)”表示记忆知识或事实,“黎巴嫩”表示理性概念。耶利米书:
应当向锡安竖立大旗,因我必从北方带来灾祸和大毁灭。有狮子从他的灌木丛中上来,是毁坏列族的;他已经动身,离开他的地方,要使你的地成为荒场;你的城邑必被毁,无人居住。(耶利米书4:6-7)
“从他的灌木丛中”表示从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中,凡从这知识中“上来”并进入或侵袭神性奥秘的,都使“地成为荒场”,也就是使教会荒凉。
在圣言中,记忆知识或事实之所以被称为“灌木丛”,是因为它们本质上就像“灌木丛”,尤其当爱自己和爱世界的欲望,以及虚假的原则或假设影响他们时。属天和属灵之爱是一种将属于外部记忆的知识或事实带入秩序的爱;而对自己的爱和对世界的爱却搅乱这种秩序,并给那里的一切带来混乱。人没有意识到这些事物,因为他将秩序变成了败坏的秩序,将良善变成邪恶,将真理变成虚假;这就是为何这些事缠在一起,也就是“缠在灌木丛中”。他没有意识到这些事物的另一个原因是,与属于理性概念所在的内部记忆的事物相比,属于这些知识或事实所在的外部记忆的事物如同在灌木丛中,或如同在幽暗的森林中。只要活在肉身,就没有人能知道相比之下,有何等阴暗、模糊和黑暗的东西在森林中,因为活在肉身期间,他以为一切智慧和聪明都来自这个源头,即来自记忆知识或事实;但等到了来世进入属于内部记忆的事物,他就会明白。到那时,他会看到,外部记忆适合活在世上的人,这种记忆最缺乏的,就是智慧和聪明之光。他将看到,外部记忆中的一切相对来说都是黑暗、无序和缠绕在一起的(参看2469-2494节)。
9714.“你要作祭坛”表主和对祂的敬拜的一个代表。这从“祭坛”的含义清楚可知。用于燔祭和祭物的“祭坛”是指主的一个代表;由于“燔祭和祭物”表示构成对主的敬拜的一切,所以祭坛也是对主的敬拜的一个代表。倒不是说通过燔祭和祭物来敬拜主,而是说通过它们所代表的东西,即爱的属天事物和信的属灵事物来敬拜主(参看922, 923, 1823, 2180, 2805, 2807, 2830, 3519, 6905, 8680, 8936节)。
有两样东西用来代表主的神性人身,即圣殿和祭坛。主自己在约翰福音教导,圣殿代表这人身:
耶稣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耶稣是指着他身体之殿说的。(约翰福音2:19, 21)
祭坛同样代表这人身,这一点也可从主自己的话看出来,在马太福音,祂论到圣殿,同时论到祭坛说:
你们无知、瞎眼,因为你们说,凡指着殿起誓的,这算不得什么。只是凡指着殿中金子起誓的,他就成了欠债的。什么是大的?是金子呢?还是叫金子成圣的殿呢?凡指着坛起誓的,这算不得什么。只是凡指着坛上礼物起誓的,他就成了欠债的。你们无知、瞎眼,什么是大的?是礼物呢?还是叫礼物成圣的坛呢?所以人指着坛起誓,就是指着坛和坛上一切所有的起誓。人指着殿起誓,就是指着殿和那住在殿里的起誓。人指着天起誓,就是指着神的宝座和那坐在上面的起誓。(马太福音23:16-22)
由此明显可知,正如殿代表主的神性人身,坛也是如此;论及坛的话与论及殿的话是一样的,即:使坛上的礼物成圣的,是坛。这表明,祭坛是一个渠道,其它事物通过这个渠道而成圣;因此,它也是主的神性人身,就是一切神圣之源头的一个代表。不过,祭坛代表神性良善方面的主;而圣殿则代表神性真理,因而天堂方面的主,因为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构成天堂。这解释了为何主论到殿说:“人指着殿起誓,就是指着殿和那住在殿里的起誓”,接着又说:“人指着天起誓,就是指着神的宝座和那坐在上面的起誓”。“神的宝座”是指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因而是指天堂;而“那坐在上面的”是指主(5313节)。圣殿所代表的,也由圣所来代表;那里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就是柜子里面的“法版”(9503节)。
祭坛因代表神性良善方面的主,故是真正的至圣,并使凡触着它的都成为圣;这一点从下面出埃及记的经文可以看出来,在那里,经上说:
要洁净坛七天,使坛成圣,坛就成为至圣。凡触着坛的都成为圣。(出埃及记29:37)
这就是“坛上必有常常烧着的火,不可熄灭”的原因(利未记6:13);这火是取自香炉的火,而非来自其它源头(利未记10:1-6);因为“祭坛的火”表示主的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5215, 6314, 6832, 6834, 6849节)。
祭坛是主的一个代表,这一点从以下诗篇中的经文明显看出来:
求你发出你的亮光和真实,好引导我,带我到你的圣山,到你的居所。
求你用你的亮光和真理引导我,带我到你的圣山,到你的居所。我就进到神的祭坛,到神那里。(诗篇43:3, 4)
又:
耶和华啊,我要洗手表明无辜,才环绕你的祭坛。(诗篇26:6)
至于祭坛是对主的敬拜的一个代表,这从下列经文明显看出来:
基达的所有羊群都必聚集到你这里,尼拜约的公羊要供你使用;在我坛上必蒙悦纳。(以赛亚书60:7)
耶利米哀歌:
耶和华丢弃自己的祭坛,憎恶自己的圣所。(耶利米哀歌2:7)
“丢弃祭坛”表示废除来自爱之良善的敬拜主的代表;“憎恶圣所”表示废除来自信之真理的敬拜主的代表。
以西结书:
你们的祭坛必被拆毁,我也要将你们的骸骨抛散在你们祭坛的四围。你们的祭坛必然荒废,变得凄凉,你们的偶像要打碎,不复存在。(以西结书6: 4-6)
“拆毁、荒废、凄凉的祭坛”表示属于代表性敬拜的事物将要如此毁灭。以赛亚书:
祂叫祭坛上所有的石头都变为散落灰石的时候,雅各的罪孽才得赦免。(以赛亚书27:9)
“散落灰石”表示关于敬拜的一切真理。
同一先知书:
当那日,人必仰望造他的主,眼目重看以色列的圣者。他必不仰望祭坛,就是自己手所筑的,也不重看自己指头所造的。(以赛亚书17:7, 8)
“自己手所筑、自己指头所造的祭坛”表示出于人自己的聪明的敬拜。
何西阿书:
以法莲为犯罪增添祭坛。(何西阿书8:11)
“为犯罪增添祭坛”表示发明毫无价值的敬拜形式。又:
荆棘和蒺藜必长在他们的祭坛上。(何西阿书10:8)
这描述了邪恶和虚假将进入并构成敬拜。
以赛亚书:
当那日,在埃及中间必有为耶和华筑的一座坛。(以赛亚书19:19)
“为耶和华筑的一座坛”表示对主的敬拜。
由于本章所描述的祭坛是轻便可移动的,所以它是用皂荚木造的,并且还包上铜。但在原地永远保持不动的祭坛则是要么用泥土,要么用未凿过的石头筑成的。用泥土所筑的祭坛是出于爱之良善敬拜主的首要代表;而用未凿过的石头所筑的祭坛则是出于信之良善和真理而敬拜的代表(8935, 8940节)。然而,此处所描述的这种轻便可移动的祭坛是出于爱之良善敬拜主的代表;这就是为何它用皂荚木来作,并包上铜。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